“太和三劍客”在竹溪抗疫戰場執劍披甲“疫”線出征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08-23 09:51 “太和三劍客”在竹溪抗疫戰場執劍披甲“疫”線出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2022年8月,十堰地區疫情再次吹響集結的號角,十堰市竹溪縣人民醫院(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醫務工作者勇往直前,逆行出征,在8月10日—16日,一周的時間,全縣共開展了5輪全員核酸采集,密度之高、人員之多、任務之大史無前例,竹溪縣人民醫院(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按照縣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負責天寶、縣河、水坪3個鄉鎮,城關鼓樓、幸福兩個社區共計幾百個點位的核酸采集任務,醫院領導接到指令后,高度重視,立即成立了以院長、書記為組長的核酸采集領導小組,下設“人員調度組、物資配送組、標本轉運組、核酸采集組、后勤保障組”等5個小組,分別由院領導班子成員任小組長,各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上下聯動,全員參與,鼓樓社區先后抽調了近1000余人次參加核酸采集工作都出色的完成任務。太和醫院下派到竹溪縣人民醫院的三位業務暨管理專家跟分院的“戰友”們一道白衣為鎧、執劍披甲在抗“疫”一線用勇氣與擔當守護著38萬竹溪人民的愛與希望。 (院長張永組織開會)
是“掌門人”更是排頭兵 院長主動請纓上“疫”線 “60”后的張永是太和醫院院務專員,市太和院黨委委派到竹溪縣人民醫院(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當院長還不到四個月,他不光是院長,他還是疫情防控專家組的首席主任專家,但面對疫情他主動請纓,在這次“抗疫戰斗中”,他不光是“指揮戰斗的將軍”,更是一名普普通通通“沖鋒陷陣的戰士”。 竹溪離十堰,高速只需要一個半小時,但他已經有3個星期沒回十堰的家。在8月10日晚上在縣新冠肺炎指揮部開會到凌晨4點,回到辦公室整理會議精神和部署全院全員的防控、采集點人員安排、物資匯集等等就是6點了,只好爬在辦公桌上小瞇一會兒,因為,6:30要集合隊伍,水平鎮、縣河鎮、城關鎮附近的核酸檢測點位的核酸檢測隊伍7點要準時到達指定陣地。全縣5輪全員核酸檢測時他時刻在縣指揮部、縣醫院安排部署組織,在各核酸采集點巡視慰問,不分晝夜連軸轉。他帶領廣大黨員職工,深入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優勢,以實際行動踐初心、擔使命,夜以繼日、持續奮戰,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為了守護人民的健康安全和醫院有序運行,展現出堅定意志和堅決行動、特殊擔當和緊密協同,筑起一座座堅不可摧的“竹溪人醫人堡壘”。 (院長張永(中)晚上11:30調集人員) (院長張永慰問一線戰士) 從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一直堅守工作崗位的張永院長,工作狀態也從平常的“全年無休”變成“全天無休”,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錯漏一個疑似病例,他經常深夜還在組織院內網上會診,請示調度部署安排電話不停。他就像一個陀螺一樣忙得根本停不下來,因為他深知自己在這場戰“疫”中肩負的職責和使命,任何一個馬虎、一處疏漏、一絲僥幸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他說:“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這特殊時期,能為抗疫做出一份貢獻,為保護我們的城市出力,我為自己能做點實事心理踏實,更為我們的醫生護士還有后勤人員感到驕傲,我們的戰士有的是90后、有的甚至是00后,在我眼中他(她)們都還只是個孩子,但是他們仍然有著戰士般堅定的信念和鋼鐵的意志,相信大家萬眾一心,齊力抗疫,必定能驅散疫情陰霾。” 私底下,我們都親切的稱呼他有才華有能力有擔當的永哥。 被鮮花溫暖的“大白” 為榮譽而戰 “從穿上潔白的護士服、頭戴燕尾帽的那一刻起,深知護理工作的神圣,高度的責任心和精湛的技術是作為一名合格護士的最基本的要求。工作中始終堅守南丁格爾精神,用愛心體恤病人,用耐心去包容病人,用細心去體察病人,在苦中感受著呵護生命的歡樂,在累中把握著生命輪回的航舵。”這是太和醫院科護士長下派護理專家主任護師楊鳳翔經常念叨的一句話。能夠成為“大白”很榮幸,她的手機里保存著作為“大白”工作時的照片,對她而言這是又一次有意義的一件事,更是自己又一段難忘的經歷。因為,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她也在竹溪縣人民醫院主戰場,她也是護理組的組織者、協調者、指揮者、參與者。 楊鳳翔說她特別喜歡“大白”這個名字,感覺溫暖又有力量,是守護者的稱呼,不過當“大白”可不容易,需要克服天氣和環境的困難,在烈日炎炎里烘烤依然要嚴格規范操作,耐心的為每一位居民進行采樣,被汗水浸泡至發白的雙手雙腳、眼罩護目鏡面屏霧蒙蒙的水蒸汽和渾身的束縛感都是“大白標配”,“大白們”欣賞過清晨的曙光,也感受過午夜寂靜的街道,一切“為榮譽而戰”。當在各個點位采樣時,聽到社區群眾們的一聲“謝謝,你們辛苦了”,這句話仿佛瞬間帶走她們身上的疲憊,而這聲感謝就是“大白”至高無上的榮譽。 奔走在抗“疫”戰場一線的醫務科主任 如果說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么醫務科就是醫院疫情防控戰線上的“作戰先鋒隊”。疫情的來臨,對竹溪縣人民醫院(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醫務科主任耿偉來說就如同吹響了抗“疫”阻擊戰的號角。在疫情面前,醫務科自然成了全院醫療運行的軸心和樞紐,從上級部門部署疫情防控工作開始,耿偉忙碌的腳步就沒有停歇過,奔走在抗“疫”一線。 (隊長耿偉(二排左四)縣河鎮核酸檢測隊部分隊員合影) 耿偉,太和醫院醫務處學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竹溪縣人民醫院醫務部主任,是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面對“返程”來勢兇猛的“奧密克戎”疫情,作為醫院的醫務科主任也是湖北省醫學生物免疫學會-淋巴瘤多學科診療專業委員會委員、血液內科專家的耿偉首當其沖,奔走在抗“疫”戰場一線。 自8月10日晚間接到醫院區域核酸檢測的相關通知后,竹溪縣縣河鎮核酸采集小組也在第一時間迅速集結完畢,耿偉帶領14名隊員連夜趕往縣河進行核酸采集工作。 連夜趕往縣河后,時間緊,任務重,各隊員迅速與當地醫務人員組隊一起被派往鎮上分布的14個村落進行核酸采集任務,最遠村落需坐車一小時左右才能到達,很多村里年老體弱的老人大家主動上門入戶采集,隊員們連夜奮戰,任勞任怨堅守崗位,為疫情防控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白天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酷暑難耐,每個現場的醫務工作者無不汗流浹背,雙手泡在汗里發白發皺,部分隊員出現頭暈、惡心、 嘔吐的癥狀,經過短暫休息好轉后便再次投入到新的戰斗中去,但大家毫無怨言,圓滿完成了采集任務。 連續5天在縣河鎮14個村進行五輪核酸檢測,竹溪縣人民醫院共派出66人次參與核酸采集工作,協助縣河鎮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共完成了約三萬人次核酸檢測任務,縣河核酸采集隊的隊員們用他們的堅守與初心證明了竹溪縣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敢打敢拼”的一支隊伍! 就連最痛愛的兒子生日也只能遠在縣河“抗疫一線”陣地上跟小寶寶視頻。 在抗“疫”戰場上,耿偉主任不忘醫者初心,牢記救死扶傷的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醫生和一個科主任的責任與擔當。他始終堅信,“春天”馬上就會到來,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在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太和下派的三位專業權威和管理者,身先士卒,不畏艱險,肩負起了守護群眾生命健康的職責。張永、楊鳳翔和耿偉三位黨員代表竹溪縣人民醫院(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這個抗疫阻擊戰部隊的“指揮部司令官、醫護兵”,相互配合、盡職盡責、并肩作戰,在這場“戰疫”的大考中書寫著“傳太和醫道 播健康福祉”的信念與追求,也彰顯著竹溪人醫醫療急救“三劍客”的責任與擔當。 疫情的“倒春寒”擋不住春天的腳步,有這些堅守“疫”線的白衣天使,有這些勇毅擔當的“俠客”,相信疫情的陰霾必會散去,讓我們共待溪城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