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國際癲癇關愛日| 疫情常態化下癲癇患者如何管理疾病及診療指導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1-06-28 18:30 【我為群眾辦實事】國際癲癇關愛日| 疫情常態化下癲癇患者如何管理疾病及診療指導 2021年6月28日是第15個國際癲癇關愛日,主題是“癲癇關愛在社區”。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卷中華大地,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給廣大患者就醫帶來了諸多不便。尤其許多慢性病患者,不敢就診,延誤就診導致疾病控制難,難控制的例子比比皆是。 先和大家分享個我院病區活生生的病例,來警醒大家及時就診、按時復診的必要性。 A患者,為23歲青年女性,癲癇病史20余年,該患是一名從幼年開始發作的癲癇患者,長期服用多種抗癲癇藥。近1年因為疫情原因,患者很少出門,平時不進行體育鍛煉,患者出現體重逐漸增加達190斤,重度肥胖,家屬考慮“疫情原因,來醫院費勁,就診繁瑣”,一直未就診。直至患者出現閉經。家屬才通過微信聯系到癲癇專科醫生,醫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要求患者立即就診。經住院系統診查后,發現患者多種激素水平均出現異常,且婦科彩超提示多囊卵巢,考慮與患者常年服用抗癲癇藥有關。經過多學科的會診,充分考慮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采取更換調整抗癲癇藥。即使這樣患者某些方面仍存在不可逆轉的損害,非常遺憾。在此,提示大家,癲癇藥物治療不是一成不變的,藥物劑量、種類、副作用、合并用藥及兒童、成年癲癇患者藥物的區別均是癲癇專科醫生在應用、調整藥物時需考慮的。及時的復查復診是保證安全、有效治療的前提。 對于防控新冠疫情目前已常態化。對于醫務工作者,尤其癲癇專科醫生該如何指導癲癇患者及家屬在此形式下管控自身的疾病,預防發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按時復診復查,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飲食 不飲酒;不大量飲用咖啡、濃茶,盡量少喝可樂及碳酸類飲料。飲食均衡、定時定量,避免過飽及過饑。這些都可能誘發癲癇發作。 二、睡眠 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規律作息。 三、娛樂 不長時間接觸電腦、手機、電視等電子屏幕,尤其不熬夜玩游戲,因為閃光刺激是部分癲癇發作的誘發因素,且激烈的游戲可增加大腦興奮性,誘發發作。不長時間打麻將、打撲克,以防過度疲勞或過度興奮而誘發癲癇發作。 四、運動 推薦外出及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但建議有人陪同,避免意外發生。不推薦游泳、爬山及駕車等活動。 五、心態調整 疫情常態化下,不恐慌,不焦慮,保持心態平和。不造謠、不傳謠。易怒及壓抑情緒都不利于病情控制。 六、安全措施 對于發作頻率較高的患者建議佩戴頭盔、安裝床圍欄,減少跌倒、墜床等意外發生時傷害;對于獨睡且夜間發作無法觀察的患者可以安裝攝像頭以準確記錄病情。此外,癲癇發作時,在保證患者安全情況下,可以用手機錄像發作的過程,這樣就診時能夠提供準確的發病資料。 七、用藥 遵醫囑按時按量規律用藥,嚴禁忘服、漏服或擅自更改藥物。如需調整用藥,建議您前往正規醫院癲癇門診就診,規范指導治療。 專家簡介
【說明:卡通圖片來源網絡(健康沈陽),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0719--2730080,立即刪除,謝謝!】 編輯:趙凌鋒 審核:張曉榮 監審:鄭正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