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240─-360秒!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0-07-19 15:22 黃金240─-360秒! 猝死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6分鐘!何為猝死 猝死是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發病后6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多數人主張定為1小時,但也有人講發病后24小時內死亡者也歸為猝死。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各種心臟病都可以導致猝死,但心臟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是冠心病,猝死作為冠心病的一種類型備受醫學界重視。 猝死的發生 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發病,心源性猝死者占到了非事故突發性死亡者的80%以上。非心源性因素有過度勞累、酗酒、服用藥物和劇烈運動等。 猝死中心血管疾病占其中的80%,很高比例是冠心病,其他有肥厚性心肌病,擴張性心肌病,心肌炎和心律失常等。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發病機理機制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室顫動及心室停搏。高血壓、吸煙、飲酒、精神過度興奮和緊張都可能與猝死的發生有關。猝死在出生后6個月,30~50歲為兩個高峰期。 常見的誤區 誤區:青壯年就不會發生猝死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的環境、飲食變化、生活工作壓力增加,導致機體內外環境變化巨大,從而使潛在疾病的危險因素增加。 此外,中青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臟疾病的發病率近年來升高,不少中青年人心臟很可能很早就出現了問題,但自己不知道。在這種狀態下如果依然加班熬夜、過度勞累、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同給本來已經虛弱的心臟施以重拳。 這些高危人群往往是一些平時看似身體“健康”的中青年人,由于他們不像老年人那樣重視疾病的信號,平時也很少進行用藥、檢查等健康維護,因此比老年人更易被猝死“垂青”。 令人惋惜的是,不少人在猝死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臟病。在強大的生活壓力面前,越來越多的人疲勞作戰、精神高度緊張、焦慮等。經常有人因連續數天加班、打麻將等導致過勞死,這是因為在過度疲勞的情況下,交感神經、內分泌等系統會過于疲勞或興奮,使心臟功能紊亂,導致悲劇發生。 誤區:心臟猝死只發生于有心臟病患者中 猝死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心臟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居多。其病理基礎為冠狀動脈阻塞、痙攣,或二者同時發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此外重度心肌病、心肌炎、主動脈瓣狹窄及關閉不全、心臟高度肥厚或擴大,都能引起猝死。 但其他因素如: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藥物中毒、電擊、溺水等均可引起心臟猝死。其中常見誘因:精神因素、劇烈運動、過度疲勞、暴飲暴食、輕微外力作用、感染、過熱過冷、睡眠中猝死。 誤區:平時身體好好的怎么就發生猝死了呢? 雖然有些猝死前沒有什么明顯的異常情況發生,但大部分人往往有心悸、煩躁、心前區不適、心前區疼痛,只是平時沒有引起注意,這正是猝死的危險所在。不少人看來很健康,有的人心臟感覺不舒服不知道上醫院,而是認為可能是最近幾天太累了,或者吃的不舒服等等,由此導致悲劇的發生。 據有關心臟急救的調查表明盡管81%的人知道現場急救對病人有用,94.5%的人能認識到簡單急救很有必要,84%的人表示會參加社區舉辦的急救培訓,但88.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黃金搶救4分鐘”。由于心臟驟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覺,一般人的最佳黃金搶救時間為4分鐘至6分鐘,如果在4分鐘之內得不到搶救,患者隨即進入生物學死亡階段,生還希望極為渺茫。 誤區:只有在胸痛劇烈時才需警惕猝死,進醫院診治。 猝死前最典型癥狀是心前區、胸骨后持續3至10分鐘不等的一種壓迫性絞痛,可以伴有向左上肢放射痛,如果超過20~30分鐘,往往提示心肌壞死。 也有一些不典型的癥狀,如胃疼、背疼,牙痛、心悸、胸悶、頭痛、眩暈、嘔吐等。如身體感覺異樣,尤其是代謝綜合征患者或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旦發生不明原因的疼痛,如上述不典型癥狀,再出現明顯的胸痛,一定要及時排除心臟問題,馬上就醫,心肌梗死4分鐘內搶救最有效。 猝死的治療 心臟驟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據不同的情況,其生存率在5%─6%,搶救成功的關鍵在于盡早進行心肺復蘇治療。 啟動復蘇真有緊迫性嗎? 當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突發意外時,最令人遺憾的做法就是患者已經發生心搏驟停后,但家人或旁人還在盲目地等大夫,或將病人送往醫院,而不是立即就地進行心肺復蘇,這無異于斷送掉了患者40%~60%的生機。 心血管疾病患者突然出現心搏驟停,多數是由室顫引起,家屬應當機立斷,在經一兩次胸前區叩擊后,立即將患者放于硬板床平臥,做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救護者應在患者的右側,左手置于患者的前額,用力向后推,使患者頭向后傾斜,家屬的右手放在患者頜下向前提高下頜骨,立即開展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