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有愛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8-03-30 08:28 無聲,有愛 ----一張張小紙條 架起醫患溝通橋 “看到這一張張小紙條,不禁讓人覺得心頭一暖,為咱們的醫護人員點贊!” 昨天晚上,睡覺前翻看了一下手機,在中層干部群里再次看到,我們醫院的醫護人員用小小紙條與患者相互溝通,很是暖心!也再次激起我動筆的激情:為他(她)點贊! 原來,外Ⅰ科(普外科)3月27號22:30,收治了一位81歲的聽力障礙(后天的)老人,老人由于病情較重無法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為了緩解老人的心理壓力,接診醫生和護士們利用一張張小紙條,架起了一座溝通橋梁,鼓勵老人安心治療,配合手術、早日出院。今天一早,筆者來到竹溪縣人民醫院(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外Ⅰ科(普外科)病房、護士站,了解小紙條背后的故事。 “手術后不需要臥床,越早活動,恢復的越快”,“大量活動雙腿”,“通氣了沒有(放屁了沒有),頭暈不?”,“我知道你想回家,但是要把病治好,好了再回家”………筆者在竹溪縣人民醫院(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外Ⅰ科(普外科)病房見到了這樣的一張張小紙條,質樸而又充滿關懷的話語,不禁讓人覺得心中一暖。 據竹溪縣人民醫院(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外Ⅰ科(普外科)護士長王敏介紹,今年3月27日,該科收治了一位81歲的老人,由于老人被送往醫院時病情較重,被安排在急診手術進行治療。“當時診斷老人是“局限性腹膜炎、胃腸穿孔?”,又是高齡老人,病情屬于比較嚴重的。”王敏說,這名老人是屬于上了年紀、眼花耳背,醫護人員不能與老人進行溝通,這令醫護人員十分著急,如果不能將老人的心理壓力及時疏解的話,這對老人的治療和康復十分不利,作為醫護人員又不能及時了解老人內心的想法,這讓我們感到十分著急。”王敏說,在接診時家屬就說老人耳背,但是能識字,這使得醫護人員眼前一亮,為何不用紙條與老人進行溝通呢?雖然交流有點困難,但十分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工作。” 于是,這一張張充滿關心和鼓勵話語的小紙條便成為醫護人員與老人溝通的橋梁,令人驚喜的是,在醫護人員的細心呵護和鼓勵下,老人的情緒漸漸穩定了下來,病情也逐漸好轉。暫時不能言語的老人對與自己朝夕相處的醫護人員豎起了大拇指,以此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謝意。 據了解,在醫院醫護人員的細心呵護下,這位老人現已病房里接受術后康復治療,復查結果顯示,目前老人生命體征比較平穩,不久就會健康出院。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安慰,總是去幫助。這是西方醫生特魯多的名言,而這句話也代表了我們所有醫護人員的心聲。”王敏說,作為醫護人員,能看到患者在自己的治療護理下一天天康復起來,這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大的安慰,同時也是其內心最大的希冀。愿生命無疾病,也愿醫患關系更和諧。 人間大愛,你們用行動在演繹,每次看到此景,非常震撼。不知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表達,確實很感動。在此,獻打油詩一首: 至我心中的英雄----所有白衣天使 明亮的星星似你們的眼鏡 手術帽下飄出一縷如云的黑發 溫柔的手指撫摸著您的眼眉 怎么———我愛上了她?!
我愛她 像浪花追逐著浪花 用不停息 無風也三尺浪啊! “小伙子,今年多大?” “十七歲 你問這個干什么?” 她含著紅暈不肯答
就在手術室里 就在無影燈下 虛偽的影子逃跑了 只留下一對緋紅的臉頰 我愛她 大家都一樣地愛她 看喲,在“紅色白衣戰士”的關榮榜上 開放著他(她)們的一朵朵鮮艷的花…… (在此感謝王敏護士長提供照片和信息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