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防微杜漸、預防腸癌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9-05-22 09:08作者:肖文武、毛洪波、左自愷 未雨綢繆、防微杜漸、預防腸癌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治療直腸息肉1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某人因腹部不適、排便異常去醫院檢查出直腸癌、結腸癌,進而經常出沒于各家醫院,進行手術、放療、化療,最終離開人世!并且得這種病的各個年齡段都有,有30歲出頭的,有五六十歲的,都因為發現太晚,錯失良機。 結、直腸癌很常見,治療起來也很棘手,但也不是沒有辦法預防和治療,除了平時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注意定期進行腸鏡檢查,有癥狀的不要耽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在疾病的萌芽狀態下就予以干預處理,做到“未雨綢繆、防微杜漸”,往往就能將腸癌這個“惡魔”扼殺在搖籃之中,從而避免悲劇的發生。 腸息肉是導致結、直腸癌的主要原因,因此結、直腸息肉應早發現、早治療。腺瘤性息肉最多見,經多年演變,其中一部分會癌變,腺瘤>2cm者癌變率高達50%。較小的息肉一般無癥狀,待發展至較大時會出現腹痛、腹瀉、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大便潛血、鮮血便等癥狀。對于我們來說,平時注意觀察大便次數,有無大便帶血,一旦出現有出血或大便習慣改變千萬不要隨意用痔瘡來解釋,而是應該到醫院進行腸道的內鏡檢查,若發現結直腸息肉應積極予以干預處理。 近十幾年來,內鏡下的微創治療發展很快,95%以上的腸息肉可以在內鏡下微創切除治療。近期,我科內鏡中心就運用EMR(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1例直腸息肉。 患者柯某,男,51歲,因“大便次數增多8年余”入院。我院結腸鏡檢查示:直腸息肉(距肛門約6cm見一個大小約0.8cm有蒂息肉)。病理:(直腸)增生性息肉。 術前,經過我們跟柯某進行了仔細交談,柯某認識到了這個息肉的危害,是體內隱藏的“不定時炸彈”,欣然接受了這次微創手術。 這里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內鏡醫師的手術過程:操作腸鏡到達手術部位,充分暴露病灶,然后于息肉基底部注射10%葡萄糖,使息肉抬舉,再插入一次性圈套器,套住息肉,再連接射頻治療儀,使用切割模式,切除息肉,治療后創面呈灰白色,局部無出血及穿孔,用鈦夾封閉創面,退鏡,手術完畢。以下是標準EMR操作截圖,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此精準而嫻熟的操作是我們內鏡醫師數年如一日實踐的結果。 柯某對這次手術頗為滿意,以前要多跑路、多花錢到十堰才能解決問題;現在不跑路、花不多的錢在本縣就解決了多年的頑疾,心中非常高興。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息肉鉗除手術,這種方式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更小、操作更安全,而且更容易把息肉切除干凈,術后復發率也低。 我科室內鏡中心已成功開展結直腸息肉以及食管息肉、胃息肉射頻消融術多年,在竹溪達到行業領先,為防治消化道惡性腫瘤做出了積極貢獻。
消化內科:肖文武、毛洪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