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常識知多少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9-04-22 10:09作者:謝曉宇 燙傷常識知多少 64歲的陳先生兩天前在家中進行中草藥熏蒸時不慎坐入滾燙的草藥水中,當時陳先生身邊沒有家人陪伴,而陳先生出于“不好意思”的心理,沒有進行任何處理并且穿上了衣褲,拖到第二天家人發現后急送醫院,而此時燙傷部位的表皮全部撕脫,并有較多的水泡形成。醫生緊急處理后診斷為腰背部、臀部11%Ⅱ度燙傷,而由于傷口滲出嚴重、血容量不足,陳先生的生命體征已不太平穩。后通過醫生的積極治療才得以逐步恢復。 日常生活中離不開水、電、火,也難以完全避免燒傷、燙傷,最常見的無非是炒菜時的油燙傷及開水燙傷,特別是幼兒的燙傷,對于孩子的生活甚至整個人生更是造成了無法磨滅的影響。遇到這些緊急情況,處理措施是否得當,決定了對我們影響的大小。而生活中很多人仍然對于燙傷的處理存在誤區,就此延誤了治療時機。 誤區一:抹牙膏 燙傷后立即抹牙膏,很多人會發現傷口涼涼的,疼痛緩解,然后就不予處理,待它自然愈合。當然,對于輕度燙傷,沒有皮損,沒有起水泡的,此法不能說它錯,畢竟緩解了疼痛,也沒有引起其他不良后果。然而,很多燙傷遠遠不是當時一眼就能判斷出傷重程度的,抹牙膏很可能會誤導患者,延誤救治時機。同時,牙膏也屬于化學制劑,各類牙膏里包含的成分不同,很可能會對皮膚或傷口造成無法預估的損傷。 誤區二:撒草木灰 曾經見過一患者燙傷后就醫,傷口滿是草木灰與傷口滲液的混合物,問及為何傷口這樣時,很自豪的說這是家傳秘方,治燙傷的良藥,過不了幾天就能愈合,只是現在太疼了才來醫院。草木灰中的成分復雜,對醫生的后期清創處理造成麻煩,也極易造成感染,此種方法應避免使用。 誤區三:依賴民間偏方 許多人都知道各種民間偏方,這些偏方可治“百病”,尤其是大多數農村人及交通閉塞的地方,對這種民間偏方極其信服。燙傷后,用“碎白菜”、“碎大蔥”、“雞蛋清”等敷傷口,可以起奇效,但具體療效不明,畢竟這些偏方沒有科學依據,無法驗證其真實性,望各位朋友慎用。 那么燙傷后正確處理措施是什么呢? 1.沖 將受傷部位迅速浸泡于冷水中,或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0~30分鐘。 2.脫 小心脫去衣服(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或暫時保留粘在皮膚上的衣服),盡量避免將水泡弄破。 3.泡 將受傷部位再次浸泡于冷水中,以減輕疼痛及穩定情緒。若燙傷面積較大、燙傷者年齡較小,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低或延誤治療時機。 4.蓋 用清潔的床單或毛巾、紗布等覆蓋受傷部位。千萬不要在受傷部位涂抹醬油、牙膏、煤灰、中草藥、紫藥水等。以防引起傷口感染,并影響醫護人員的判斷和緊急處理。 5.送 除極小的燒燙傷可以自己處理外,最好將燙傷者送往鄰近的醫院做近一步的傷口處理。傷勢較重者最好送到條件好、經驗豐富的燒傷專科進行治療。 以上就是燙傷后的緊急處理方法,簡單來講就是“沖、脫、泡、蓋、送”,掌握這五字原則,相信大家都能處理好緊急燙傷,當然,最重要的,莫過于用水、用電安全了,將開水壺等物品放置于安全的地方,避免讓幼兒接觸,從根本上杜絕燙傷的發生。
(腦外科 謝曉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