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資料
   
查看手機網站
其他賬號登錄: 注冊 登錄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我的扶貧故事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8-08-10 12:51


竹溪縣人民醫院   梁寶瓊

自從17歲衛校畢業,從鄉鎮到縣醫院,一直從事的是專業工作。相對來說,專業工作單純.直接。只要在業務上精益求精,一心一意為病人著想,千方百計能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優秀護士。政治、行政工作對我來說好像披有一層神秘的面紗。一個突如其來的電話,說因工作需要從一線調到了職能科,工作性質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每年都參與各種政治活動。而目前精準扶貧是舉國上下最受人觸目的重大工程之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頭戲,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醫院深知精準扶貧,責任重大,沒有絲毫的松懈和怠慢,立刻投入到這場攻堅戰中。由一名領導班子帶隊,3名工作人員在貧困村安營扎寨,常年駐住,其他班子成員,每人包5戶,職能科主任每人包3戶。初負使命,深感任務艱巨。但我對自己還是有足夠的信心。只要你肯用心,只要你愿意付出,只要你想把事情做好,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時間可以磨平所有的擔憂,實踐可以見證自己的能力,何況我們面對的是簡單、樸實的農民,他們豈能不知冷暖?

首先我通過翻閱資料熟悉、掌握扶貧政策,請教駐村干部,了解包包戶的初步情況。記得2015年雨過天晴的一天,這是我們第一次入戶,由院黨委書記鄭正富帶隊,開的是醫院巡回醫療車,一行9人,因為是雨過天晴,出發時是神清氣爽,但當我們經過新洲集鎮后,不時就遇到前面的山體滑坡,鄭書記就帶領我們下來搬石頭,掃清障礙后方能前行。就這樣反反復復經過幾個回合后,我們的巡回醫療車突然發出怪聲,不能前進了。經過開車師傅檢查,不但車胎扎破了,車字發動機也燒了。這叫前進不行,后退也不行。經過多方打聽,找來兩個聯系電話。一是從新洲鎮找來一輛面的車,載上我們繼續前行。二是從縣城找來一輛大車把我們的巡回醫療車拖回去修理。第一次經過四個多小時的顛簸終于到達我們的扶貧村---兵營麻灣村。雖然我也出生在邊緣的農村,小時候的家鄉也貧窮落后。但映入眼簾的場景好像在我遙遠的記憶中才能找回,或者偶爾能從電視中看到。一副活生生30年前的農村景象。

我們在村委會和村干部及駐村領導作了一些交流,了解了自己包包戶的一些相關信息。我們分別由村干部帶路,入戶到各自的貧困戶中。一路雖然小心翼翼,我們的腳還時不時的被黃泥地挽留。有時人向前了好多步,鞋子還陷在后面的黃泥路里,這時還得打個回身用手把鞋子拔出來。走到第一個貧困戶的家門口對眼前的場面更是震驚。說家徒四壁吧!一看那四面墻上都有幾個大裂縫,甚至墻面都有些傾斜,感覺來個霹雷都能把房子打跨的感覺。走在門前很窄的院壩里,雖然左右瞻顧,但難免兩腳不沾點豬屎。場子前面搭一根竹竿,上面曬了幾件皺巴巴掉了顏色的衣服。有個老人坐在門墩上,看到我們走近,她也知道起身迎接。嘴里哇哇啦啦說的啥我也很難聽懂。走進黑漆漆的屋內,各種雜物堆得到處都是。房子中間還放有盆子、缽子和大碗之類的,打聽緣由這些都是因為房子漏雨用來接水的,讓人感覺無從下腳。家里除開有個破舊的電飯鍋外,幾乎沒有一樣像樣的家具。我這不到1米6的個子,轉兩步就很可能碰到橫七豎八的電線。轉的時候感覺一不小心就會觸電。不轉又不行,因為那成群結隊的蒼蠅過于熱情,老是圍著我們翩翩起舞。這時老伴駝著背從下邊河溝里挑回兩半桶水,上面還漂著一些粉末之類的東西。放眼一看隔不遠處,有個用蛇皮袋圍起來的棚子,中間有個土坑,上面搭了幾根木棒,這就是廁所。這是一對智障老人,和主人交流很是困難。面對這種居不能安,病不能醫,老無所養的窘迫生活,我心里難免會一陣顫動,感到酸楚、難受。讓我陷入沉思,對自己反復追問,恨不得馬上將自己投身到精準扶貧的實際工作中,能切實為老百姓做點實事,解決些實際困難。接著我們又走訪了另外兩家,生活現狀大同小異,說白了就是一個字“窮”。

通過第一次入戶,目前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是,危房改造,安全用水,道路硬化,技術幫扶,醫療、教育要有保障。回來后把我掌握的具體情況和駐村領導及村干部做了深刻交流。接下來經過多次的入戶走訪,通過聊天談心,把一些有關數字變成了切實可感的個體映像。宣傳危房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政策。因人、因地制定外出務工、養殖、種植計劃,然后一步步的落實。目前已有兩戶于2015年脫貧,還有一戶政策兜底。現在大家都住進了安置點,算是安居樂業了。安置點外花開葉茂,老人們在院子里曬太陽,聊天談心。無論是環境還是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

    這幾年的扶貧工作讓我深刻體會到,扶貧其實就是傳遞愛心。幫助別人,我們收獲的是滿滿的幸福。記得今年6月的一天,我的包包戶金大哥添了一個孫子。當時孩子生下來重度窒息。在需要家長做決策時,金大哥就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讓我幫忙拿主意。還說我是他的再生父母。在這人生緊要關頭,他把這份信任給了我,我除了難以決策以外,更多的是感動,覺得身上的責任更重。 后來這孩子轉到太和搶救,雖然我上下找人,聯系最好的醫生,給予最便捷的服務。最終因搶救無效,孩子死亡。里里外外花費幾萬元。我上下溝通聯系,由于孩子沒有上戶口,農合不能報銷。這樣我只能找到村上的趙書記,唯一能想的辦法就是民政救助。雖然解決2000元對花費幾萬元來說顯得很微不足道,在我無數次給他們講解現在黨的政策好,在多次舉例子,講故事的熏陶下。他們很懂得知足。感恩!處理罷家事后,我聯系遠在江蘇的同學,讓其兒子在我同學的同學那里打工。現在他們家里無論有大事還是小事,都要讓我參入決策。出入還都知道給我報個平安。每次通電話時,他們那4歲的小孫女就吵著要和我說話。我們雖然不是親人,但是我們勝似親人!這是一份真誠而又溫暖的情感!

在以后的扶貧工作中,我一直會把貧困戶人當親人;把貧困戶的事當做自己的事。把致富造福的事掛在心上;把脫貧攻堅的責任扛在肩上。目的不是摘掉他們的“窮帽”,而是拔出他們的“窮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