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 | 了解這些,是筑起肝炎防控屏障的第一步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6-08-25 07:42 世界肝炎日 | 了解這些,是筑起肝炎防控屏障的第一步 肝炎 是肝臟的炎癥,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雖然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但有一部分是可預防、可治療的。不同類型的病毒性肝炎有不同的傳播途徑,包括攝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與感染者血液或體液接觸、母嬰垂直傳播、性接觸等。 想更直觀、更全面地了解肝炎防控知識?請看“視覺科普健康中國”——首屆中國健康科普創新大賽征集作品。 防控肝炎:切斷傳播是關鍵 我國是世界上肝炎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多位專家學者呼吁,醫務人員要加強乙肝和丙肝的科學知識宣傳,特別要針對農村地區,幫助公眾更好地認識和了解病毒性肝炎,切斷傳播途徑。 乙肝傳染性比艾滋病 強50倍~100倍 專家指出,乙肝是病毒性肝炎中最嚴重的一種類型,主要通過接觸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血液或者體液感染,感染途徑與艾滋病類似,但其傳染性比艾滋病強50倍~100倍。但是,乙肝病毒不會通過食物或水傳播,也不會在日常工作的接觸中傳播。 乙肝可通過注射疫苗來預防,也可通過抗病毒藥物來治療。乙肝疫苗自1982年開始正式應用,95%的人群接種后可產生免疫能力。自1992年起,我國開始實行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策略,乙肝疫苗預防接種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現有中國乙型肝炎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1歲~59歲人群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為7.18%,屬于中度流行。近年來,我國在乙肝防治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北京和上海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自1990年起,兩市的乙肝發病率總體上有所下降。 2005年12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制訂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10月,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對該《指南》進行了更新。 不是所有丙肝患者都需要治療 丙肝病毒最主要的傳播方式是血液傳播。與丙肝感染者性交,感染丙肝的危險性較高。接吻、擁抱、打噴嚏、咳嗽、共用餐具和水杯、無皮膚破損及其他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播丙肝。 2004年3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制訂了《慢性丙肝防治指南》。但是在基層,乙肝患者仍然需要更規范化的治療,因此,需要對基層醫生進行相關《指南》培訓,加強規范治療的意識。 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預防丙型肝炎,但可以通過抗病毒藥物治療。并不是所有的丙肝患者都需要治療,只有確診為血清HCV RNA陽性的丙型肝炎患者才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 農村地區要加強宣教 從肝炎發展到肝硬化及肝癌等嚴重并發癥一般需要20年~30年的時間。病毒性肝炎主要有五種類型。甲型、丁型和戊型肝炎通常是急性、自限性疾病,在圍產期感染乙型肝炎的患者絕大部分會發展成慢性肝炎,丙型肝炎慢性化率為50%~85%。 目前,我國的乙肝和丙肝防控面臨兩個問題,分別是:1.人們對有關乙肝和丙肝的科學知識了解不夠,需要針對農村地區加強宣教工作。2.相對于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缺乏足夠的醫護人員和經濟有效的藥物,尤其在農村地區,治療費用過高,對部分貧困家庭來說,疾病經濟負擔過重。 因此,防控乙肝丙肝,重要的是了解傳播途徑,并針對性阻斷感染路徑。 防治乙肝要避免三大誤區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目前全球約有2.4億人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有超過65萬人死于乙型肝炎并發癥,包括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會在患者體內不斷復制,如果不予以良好控制,患者可能經歷“乙肝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現在,很多人對乙肝的了解仍然很少,甚至有些觀念還是錯誤的,會直接影響到乙肝的防治,以致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下面就是常見的乙肝認識三大誤區。 誤區一 和攜帶者接觸容易被傳染 很多人認為,和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起吃飯、接吻,以及其他普通的接觸,傳染乙肝的幾率很大。乙肝傳染性比艾滋病高一百倍,其實這種觀點并不對。 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傳播。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觸,比如共同進餐、一起工作,都不會傳播乙肝病毒。成年人即使發生急性乙肝,轉變成慢性乙肝的比例也只有5%,不必過分緊張。將乙肝檢查“請出”入學就業體檢項目,不僅體現了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尊重,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同時也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作為基礎。 預防乙肝的最好辦法仍然是給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正常人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產生保護性抗體。與乙肝病毒攜帶者接觸應注意避免皮膚、黏膜的破損。世界衛生組織目前推廣預防乙肝的策略是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兒童補種和高危人群接種。我國也要求新生兒出生24個小時之內接種疫苗,越早越好。我國還從2009年開始實施對15歲以下兒童的補種。 誤區二 家有乙肝患者需要分餐 得了急性乙型肝炎的病人需要住院隔離,隔離的目的是讓病人不要傳染給正常的人。出院以后,患者基本上不處于傳染期,只要肝功達到正常,再回到正常人群里工作學習,沒有傳染性。在家中吃飯,也沒必要分餐。 乙肝病毒會通過體液和血液傳播,比如紋身的針具、注射器等,如果多次使用,傳播病毒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在有些國家,乙型肝炎被稱為性傳播性疾病,因為它可以通過體液傳播。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預防病毒傳播。 誤區三 乙肝病毒攜帶者不能懷孕 如果一位女性肝功能持續正常,血清轉氨酶水平正常,但是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乙肝病毒核酸陽性,這種情況是可以懷孕的,只不過孩子一生下來就要立即接種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母親在懷孕期間不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有人認為懷孕最后3個月,每個月要注射一針免疫球蛋白,這是沒有必要的,也是無效的。有實驗表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母親跟沒有注射的比較,沒有差別,生下來的孩子體內也測不到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抗體。也有人做實驗,對懷孕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進行抗病毒治療,這是有爭議的,因為這些人不需要抗病毒治療。 溫馨提示:定期體檢預防乙肝 約95%的肝炎患者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測至關重要。另外,如出現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厭油膩、尿液顏色變黃、皮膚黃染、肝區疼痛等癥狀時,應盡早到醫院進行肝功能、血清學檢測等檢查。一旦確診慢性乙型肝炎,要堅持規范化治療和密切隨訪監測,不能隨意停藥或減量。 “視覺科普 健康中國”活動簡介: 在2015年“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也成為了醫藥衛生行業的關鍵詞。今年11月,以“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為主題的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將在上海舉行,提出了“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的口號,即將開啟全球健康促進的新征程。 在這一背景下,竹溪縣人民醫院作為區域醫療行業領頭羊,與眾多權威衛生、知名專家攜手,啟動“視覺科普?健康中國”項目,并拉開“首屆中國健康科普創新”帷幕,希望以此提高整個醫療行業的科普宣傳主動性,探索全新的科普宣傳方式,改善公眾對于科普知識的獲得感,最終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在這里,我們尋找“有款有型”的科普作品,尋找最具“言值”的科普達人,尋找能夠直達人心的科普傳播路徑。 在這里, 你將充分挖掘自己的科普潛能,將擁有更為絢麗的表現舞臺,將與更多人攜手,一起把專業知識惠及更多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