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十里,困倦難耐:你需要看專業睡眠醫生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8-03-25 14:29 古語說“春眠不覺曉”,每到初春時分,氣候日漸轉暖,人會感到困倦、疲乏、頭昏欲睡,就是春困。春天隨著氣溫的升高,人體毛孔、汗腺、血管舒張,皮膚血液循環也旺盛起來,同時機體的新陳代謝加快,大腦的血供和氧供相對的減少,使大腦受到某種抑制,因而人們就會感到困倦思睡。此外,春天的日照時間延長,冬天養成的生物鐘到了春天不能很快適應,自然也感覺犯困。因此春困是人體對季節變換的一種適應性反應,屬于生理現象,通過調整飲食、作息即可糾正。 (圖片與文字無關,來源于網絡) 但是某些患者春困秋乏夏打盹,長期的睡不夠、睡不醒,在會議等公共場合、駕車、甚至說話、吃飯時,就會出現不可抑制的睡眠發作,對這些 “不同尋常的困”不能掉以輕心。這種不同尋常的困叫白日過度嗜睡,表現為難以在白天適當的時間維持覺醒或警覺,是一種過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發作,最常發生在不活動或單調、重復性活動階段,通常伴有疲勞、乏力和精力不足。重視白天過度嗜睡非常重要,因為其提示潛在的睡眠障礙或其他疾病的存在。白日過度嗜睡不僅影響個人的日間行為能力和工作效率,也可能成為危害公共健康的問題,尤其是對于某些職業司機或特殊職業人群,其公共安全的風險增加。 (圖片來源網絡) 什么是白日過度嗜睡,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當白天睡眠導致患者主觀訴苦或影響功能時即被定義為白日過度嗜睡。 美國睡眠醫學會將白日過度嗜睡定義為無法在日間主要清醒期間保持覺醒和警覺,并且幾乎每日都會在無意間或在不適當的時間睡覺,持續至少3個月。人群流行病學顯示:白日過度嗜睡見于10%-25%的一般人群。 白日過度嗜睡最強的危險因素是失眠和吸煙、其他危險因素包括焦慮、抑郁、軀體癥狀、打鼾和肥胖。 白日過度嗜睡的原因很多,在同一個體中可能有多個因素參與。常見的原因包括睡眠不足、睡眠障礙性疾病、軀體疾病、精神障礙及藥物應用。 睡眠不足 — 睡眠不足可以是自我強加的,或受社會心理行為因素影響,如輪班工作或其他形式的睡眠限制。也可由潛在疾病如焦慮、抑郁、軀體疾病或疼痛干擾正常的睡眠。某些藥物或藥物濫用也可能影響睡眠的質與量,從而導致睡眠不足。 睡眠障礙 — 睡眠障礙性疾病是引起白日過度嗜睡最主要的原因,常見的疾病包括: 1. 睡眠呼吸障礙,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最為常見。表現為在睡眠過程中上氣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和/或中樞性呼吸抑制,以睡眠中反復發生的伴或不伴有鼾聲的呼吸變淺或暫停,及日間嗜睡、疲乏等主要癥狀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的疾病。其對機體的危害主要是睡眠中間斷出現的低氧血癥和睡眠結構的破壞,極易合并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焦慮抑郁等情感障礙、認知功能受損等多系統疾病,嚴重者可發生睡眠猝死。 2. 晝夜節律性睡眠障礙:是由于睡眠-覺醒周期與人體的24 小時生物節律失調所致的一類睡眠疾病。它以失眠和(或)白天過度嗜睡,影響生活質量為主要臨床表現。因內源性晝夜節律系統變化而引起者包括睡眠時相延遲綜合征、睡眠時相前移綜合征、非24 小時節律睡眠障礙和無晝夜節律的睡眠障礙;因環境改變導致者主要包括時差和輪班相關的睡眠障礙。 3. 睡眠相關的運動障礙,如不安腿綜合征。不安腿綜合征系指小腿深部于休息時出現難以忍受的不適,迫使患者不停地移動下肢或下地行走方可緩解,嚴重時上肢或白日也可出現上述癥狀,導致患者嚴重的睡眠障礙和白日過度嗜睡。 4. 發作性睡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礙,以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短暫睡眠發作為特點,多于兒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情緒激動時猝倒發作、睡眠癱瘓、睡眠幻覺等癥狀。 5. 青少年周期性嗜睡貪食癥: 為一種原因不明少見的發作性疾病,表現為周期性發作性睡眠過多,可持續數天至1 周,少數可達數周。伴有善饑多食,食量5 倍于正常人,常在醒后出現興奮、躁動、沖動行為等精神癥狀,每年可發作3-4 次。起病多在10 -20 歲,男性較多,成人后可自愈。 6. 特發性嗜睡癥: 表現為入睡后持續時間較長,日夜睡眠時間均明顯增加,睡眠程度深,覺醒困難。無其他伴發疾病和癥狀。 軀體疾病 — 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強直性肌營養不良、帕金森病和多發性硬化)、遺傳性疾病(如Prader-Willi綜合征和C型尼曼-匹克病)及內科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肥胖、肝性腦病)也可引起白日過度嗜睡。 精神障礙 — 某些精神情感障礙,如焦慮、抑郁也可引起夜間睡眠過多、日間嗜睡。尤其是某些非典型抑郁及雙相抑郁常以白日過度嗜睡為突出表現。 藥物及物質濫用 — 多種藥物都可引起或促進白日過度嗜睡的發生。常見的致病藥物包括苯二氮卓類藥物、非苯二氮卓類鎮靜劑、抗組胺藥、抗癲癇藥、阿片類鎮痛藥、鎮靜性抗抑郁藥以及抗精神病藥。此外酒精、麻醉劑濫用,以及興奮劑戒斷也可引起白日嗜睡。 白日過度嗜睡常用的診斷評估方法有哪些? Epworth嗜睡量表 : Epworth嗜睡量表是一種僅一頁的調查問卷,用于詢問調查對象以評估他們近期在8種不同情境下打瞌睡或睡著的可能性。受調者為每個條目打0-3分,匯總所有情況下的得分而計算出總分(0-24分)。總計得分超過10分被視為不正常,支持白日過度嗜睡的診斷。 睡眠日記:通常要求完成為期1周或2周的每日睡眠日記。睡眠日記應記錄睡眠時間、睡眠問題和主觀睡眠質量,讓臨床醫生可以通過回顧日記信息來診斷和評估治療效果。 體動記錄儀:通過腕表式的記錄儀,記錄肢體活動和休息-運動周期,從而判斷睡眠-覺醒周期,可用于某些睡眠障礙性疾病,尤其是晝夜節律性睡眠障礙的診斷和評估。 多導聯睡眠監測:多導聯睡眠監測通過在睡眠過程中記錄腦電、心電、呼吸、血氧等多項生理指標、客觀評估睡眠結構、睡眠質量,以及發現異常睡眠呼吸事件、心臟事件、腦電活動及體動事件,是多種睡眠相關疾病的重要診斷手段。懷疑白日過度嗜睡可能由睡眠呼吸異常、周期性肢體運動異常、發作性睡病、睡眠癲癇發作或不能解釋的失眠,推薦使用多導睡眠監測評估。 何時到專業睡眠醫生就診? 當出現明顯的白日思睡癥狀,不能通過生活習慣、行為方式調整;或同時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焦慮抑郁等情感障礙及認知功能異常時,應及時就診于專科睡眠醫生,選擇合適的篩查和評估工具,以明確診斷,及早干預治療,以免出現更為嚴重的無法恢復的機體重要臟器功能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