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丨艾滋病核心知識科普及暴露前后的預防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12-01 08:14 世界艾滋病日丨艾滋病核心知識科普及暴露前后的預防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凝聚社會力量 合力共抗艾滋”。艾滋病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全社會要共同參與,凝心聚力,共同抗擊艾滋病,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小編策劃了系列專欄讓大家了解艾滋、預防艾滋、遠離艾滋。今天,我們的話題是——艾滋病核心知識科普及暴露前后的預防 艾滋病的概念 艾滋病是人體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而引起的,以人體CD4+T淋巴細胞減少為特征的進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可繼發各種機會性感染、惡性腫瘤和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綜合性疾患。傳染源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根治艾滋病毒感染的有效藥物。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學特點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可分為HIV-1和HIV-2兩種血清型,其中,HIV-1是全球主要流行株。HIV-2主要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呈局部性流行,中國以HIV-1為主要流行株。 生存環境:HIV離開人體后的生存能力極差。常溫下,HIV在體外的血液中只可生存數小時;在干燥環境下難以存活;HIV對熱敏感,在56°C 條件下30分鐘即失去活性,100°℃ 處理20分鐘可完全滅活。 滅活作用:酒精、含氯等常用消毒劑對HIV有良好的滅活作用。 潛伏狀態:HIV聽起來很菜,但是!HIV一旦進入你的身體就像潛伏在人體的衛士一-在你的CD4淋巴細胞內搞破壞,使你的免疫力逐漸下降。最后,你會對外界中很弱小的病毒細菌毫無還手之力,從而出現嚴重的機會性感染和腫瘤導致死亡。 艾滋病檢測的窗口期 現階段,HIV檢測的常用感染標志物包括: HIV抗體??窗口期為感染后的3周左右 HIV抗原??窗口期為感染后的2周左右 HIV核酸??窗口期為感染后的1周左右 被檢出的時間先后順序為HIV核酸、抗原、抗體(參見下圖)。 艾滋病的感染途徑 1、性接觸傳播 包括同性及異性之間的性接觸。肛交、口交有著更大的傳染危險。 2、血液傳播 輸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制品、靜脈藥癮者共用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器、和他人共用刮臉刀、剃須刀或共用牙膏。 3、母嬰傳播 宮內感染、圍生期感染、哺育感染。 4、高風險人群:主要有男男同性性行為者(man sex with man,MSM)、靜脈注射毒品者、與HIV/AIDS患者有性接觸者、多性伴人群、性傳播感染(STI)者。 艾滋病的臨床分期(2021年診療指南) 根據感染后的臨床表現,HIV感染的全過程可分急性期、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3個期。 1、急性期 通常發生感染HIV的6個月內。部分感染者在急性期出現HIV病毒血癥和免疫系統急性損傷相關的臨床表現。臨床表現以發熱最為常見,可伴有咽痛、盜汗、惡心、嘔吐、腹瀉、皮疹、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及神經系統癥狀。大多數患者臨床癥狀輕微,持續1~3周后自行緩解。 此期在血液中可檢測到HIV RNA和P24抗原,CD4+T淋巴細胞計數一過性減少,CD4+/CD8+T淋巴細胞比值倒置。部分患者可有輕度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或肝生化指標異常。 2、無癥狀期 可從急性期進入此期,或無明顯的急性期癥狀而直接進入此期。持續時間一般為4~8年。其時間長短與感染病毒的數量和型別、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的個體差異、營養條件及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在無癥狀期,由于HIV在感染者體內不斷復制,免疫系統受損,CD4+T淋巴細胞計數逐漸下降。可出現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或體征。 3、艾滋病期 為感染HIV后的終末階段。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多<200個/μl。此期主要臨床表現為HIV相關癥狀、體征及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 (1)不明原因的持續不規則發熱38 ℃以上,>1個月; (2)腹瀉(大便次數多于3次/d),>1個月; (3)6個月之內體重下降10%以上; (4)反復發作的口腔真菌感染; (5)反復發作的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或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菌肺炎(PCP); (7)反復發生的細菌性肺炎; (8)活動性結核病或非結核分枝桿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樞神經系統占位性病變; (11)中青年人出現癡呆; (12)活動性巨細胞病毒(CMV)感染; (13)弓形蟲腦病; (14)馬爾尼菲籃狀菌病; (15)反復發生的敗血癥; (16)卡波西肉瘤、淋巴瘤。或者確診HIV感染,且 CD4+T淋巴細胞數<200個/μl,可診斷為艾滋病期。 國內抗逆轉錄藥物匯總(2021診療指南) 注意!注意!注意!重要的事說三遍! 如需確診是否感染,需要到正規醫療機構或者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測,避免盲目用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艾滋病認識的誤區 艾滋病暴露前預防(PrEP) 1、暴露前預防是指當未感染HIV的人面臨高HIV感染風險時,服用抗病毒藥物以降低被感染可能性的生物學預防方法,以下簡稱PrEP。【暴露前是指“事前用藥”】 2、暴露后預防(以下簡稱PEP)強調的是“暴露于高HIV感染風險之后”,是指尚未感染HIV的人在發生可能的HIV暴露后,在72小時之內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藥,連續服用28天以預防HIV感染的方法。這一預防方法適用于HIV高危行為發生次數較少或頻率較低的人群。【暴露后是指“事后阻斷”】 3、哪些人群適合暴露前預防? HIV高危行為更頻繁的人群,則更適合采用暴露前預防。據2021版《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PrEP適用人群包括男男性行為者(MSM)、不使用安全套的男性、跨性別者、性工作者、多性伴者、STI患者、共用針具或注射器者等,所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能自行服藥。 4、暴露后阻斷用藥作用機制 5、預防效果如何? 世界衛生組織在《為預防艾滋病感染病毒采取暴露后預防治療》中指出,如果在可能出現艾滋病毒高危暴露后,及時開始HIV暴露后預防治療,2小時內服用阻斷藥成功率高達99%,最晚不能超過72小時,且連續服用28天才有效。 研究表明,堅持每日服用PrEP藥物可大幅降低通過性傳播感染HIV的風險(降低99%),對于男男性行為人群,每周服用4次的預防HIV有效性可達96% 。 6、暴露前該如何用藥? 服用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每日服藥,另一種是按需服用方案。 每日服藥:推薦HIV高風險人群每日服用PrEP藥物(含替諾福韋TDF和恩曲他濱FTC),每24小時口服1片。 按需服用方案:僅推薦用于出生性別為男性且未服用外源性雌二醇類激素的人群,以上人群可通過按需服用方案預防經性行為感染HIV。按需服用方案又稱“2-1-1方案”,即在預期性行為發生前24小時口服2片PrEP藥物;在性行為發生后,距上次服藥24小時內服藥1片,48小時內再服用1片。 艾滋病科普視頻 如何正確使用安全套 目前安全套是預防艾滋病重要的途徑,這里圖文并茂講述男用安全套和女用安全套的使用,使用安全套也需要注意10條誤區。 1、男用安全套正確使用 2、女用安全套正確使用 3、安全套使用誤區(通常指男性安全套) 誤區01 :使用前就展開 大多數避孕套呈環狀,使用時順勢向下慢慢展開。提前用手展開可能損壞避孕套,出現多余褶皺,使得佩戴困難。 誤區02 :使用前沒有檢查 避孕套也有保質期和存放條件,使用前應檢查清楚。避孕套需保存在陰涼、干燥和不接觸酸、堿、油的環境中,如果放在褲袋或錢包里,它可能被鑰匙、硬幣、指甲等劃傷,影響避孕效果。 誤區03 :使用時沒有排空前端的空氣 避孕套頂端的儲精囊會存留空氣,使用前需輕輕一捏,將空氣排空,否則容易破裂,還可能導致外漏。 誤區04 :選錯尺寸 避孕套是有型號的,過緊容易破裂,過松容易脫落。建議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的型號。 誤區05 :用錯正反面 把避孕套的正反面搞錯,不僅不舒服,還容易脫落。 誤區06 :戴得太早或太晚 時間過早會讓表面過于干燥,容易破裂;時間太晚則會大大降低避孕效果。 誤區07 :用牙齒撕開包裝 有些人為了增加趣味,會用牙齒撕開包裝,但這容易讓乳膠破裂,影響效果。此外,還要避免使用剪刀剪開包裝,以防劃破。 誤區08 :越薄越好 市面上不少避孕套增加了超薄、浮點或香味的功能,吸引消費者。但避孕套不是越薄越好,這與個人身體情況有關。而且浮點、香精等功能可能引起過敏,應謹慎嘗試。 誤區09 :用錯潤滑劑 避孕套通常已經添加了潤滑劑,如果需要額外添加,應選擇水溶性潤滑劑,避免油性潤滑劑。油性潤滑劑會使乳膠降解,造成漏裂。 誤區10 :撤出時間不當 撤出太晚,應該該陰莖沒有完全疲軟狀態下取出,避孕套容易脫落在體內,導致液體漏出,意外懷孕。 圖片來源網絡,有侵來電即刪,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