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資料
   
查看手機網站
其他賬號登錄: 注冊 登錄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我為群眾辦實事】做磁共振檢查,這些常識您必須知道!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1-10-22 09:19

做磁共振檢查,這些常識您必須知道!


“您嘴里有帶鋼托的活動性假牙嗎?”

“您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嗎?如心臟起搏器、電子耳蝸、支架……”

“您的內衣帶金屬鋼圈嗎?”

“您穿的內褲是磁療內褲嗎?”

......

磁共振檢查室前,經常會聽到技師反復詢問這些問題,連內褲都不放過……

“這么多的問題有必要嗎?太繁瑣……”

是的,必須的!!!

核磁共振成像(以下簡稱MRI),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制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

微信圖片_20211022085727.gif

核磁共振下的蔬菜

你知道它的磁場有多強嗎?

常用磁共振成像儀的磁場強度約為地磁的3萬倍或6萬倍。鐵磁性的物品在非安全范圍內接觸到這個大號的磁體時,物品就會像子彈一樣飛速地投射到磁體上,即稱之為“飛彈效應”。

所以,攜帶金屬物及體內有金屬置入物者,做磁共振檢查有很大危險性!!!

很多人以為磁場只有在設備工作時才存在,其實不然,磁場一直存在的。經常碰到一些患者家屬說:輪椅把家屬推進去,一下就出來,你先關閉一下磁場不就可以了嗎?

還真不行!我們所用的是超導磁體,經專業技術人員勵磁后形成穩定的磁場,正常使用情況下,強磁場一旦形成就始終存在,無法關閉。

微信圖片_20211022085738.gif

  (視頻來源于百度,侵權立刪)

磁共振檢查前準備應注意哪些?

1.   進入磁共振掃描間應除去身上一切金屬物品、磁性物品及電子器件,如鑰匙、帶金屬扣的腰帶、手表、硬幣、手機、磁卡、發卡、頭飾、眼鏡、項鏈、耳環、飾品等,以免影響檢查效果或損壞您的物品;平車、輪椅、鐵擔架不能進入掃描間。

⑴ 做頭顱、頸部檢查應除去活動假牙。

⑵ 胸部、腰椎檢查患者請脫掉帶有金屬的衣裙。

⑶ 盆腔檢查女性患者要去除節育器。

2.   少兒、疼痛不能忍受及有精神癥狀的患者,需先鎮靜。

3.   做腹部及盆腔磁共振檢查的患者檢查當日早晨須空腹(禁食、禁水)。

QQ圖片20211022085956.png

磁共振檢查時的嗡嗡聲可以關掉嗎?

磁共振掃描時,不同序列會產生不同的聲音,類似“嘀嘀嘀-嘟嘟嘟-滴嘟滴嘟-嘀嘀嘀嘀”、“噠~噠~噠~噠~噠~噠”和“嗡嗡嗡嗡嗡”還有“嗶,嗶,嗶,嗶,嗶”各種不同的節奏。

MRI檢查過程中所聽到的噪聲主要與梯度場有關,之所以會產生噪聲主要是因為梯度場在不停地切換造成的。

微信圖片_20211022085822.jpg

梯度場是因梯度線圈而產生的,在掃描的過程中,這些線圈中的電流以極高的速度開啟和關閉,因此造成線圈的高頻振動,這就是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所聽到的“噪音”的主要來源。

QQ圖片20211022090002.png

這種“噪聲”是不能關掉的!磁共振如果沒有這些梯度系統就不會形成信號的發射、接收,更不能形成有價值的影像信息。

現在的磁共振成像設備所形成的梯度磁場相關噪聲水平為65~95dB,這個范圍處于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際醫療審核權威機構)認可的安全范圍,不會對人體造成聽力損傷和其他傷害。

在檢查時影像科技術人員,會為您準備耳塞、棉花等保護措施,降低噪聲。

請您放松心情,在醫生的指導下密切配合,以順利地完成掃描。

哪些人不適合做磁共振檢查?

1、 幽閉恐懼癥患者、高熱患者以及妊娠三個月以內的早期懷孕患者應避免做此項檢查,以免發生意外。

2、 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如假肢假牙、心臟起搏器、人工耳蝸、胰島素泵、血管支架、鋼制避孕環等)的患者。

3、 顱腦手術后顱動脈夾存留者。

4、 心臟手術后,換有人工金屬瓣膜者。

5、 嚴重駝背、特別肥胖及不合作患者。

注:請如實告知檢查醫生是否做過手術

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多久出?

磁共振檢查結束后2小時即可出結果。

核磁共振如何取結果?

1、門診患者憑條碼,在我院醫技樓一樓B13大廳(或醫街走廊中)自助報告機即可打印結果及膠片。

2、關注我院微信公眾號在掌上醫院內查閱您的電子膠片。

注:由于MRI檢查的時間較長(每位病人每個部位檢查時間約為10-30分鐘),且病變性質及檢查部位不同,檢查時間也有所差異,所以需要提前預約,預約成功后請您按照預約時間提前20分鐘左右到磁共振室候診區等待檢查。

QQ圖片20211022090007.png

微信圖片_20211022085932.jpg


1、 每種影像學檢查原理不同,各有長處。

2、 檢查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也不是越貴越好。

3、 根據不同部位及檢查的重點,選擇不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4、 有時一種檢查就夠,有時則需要多種檢查配合。

為保證準確診斷,請積極配合醫師呢!

20180617145624602460.jpg

2018061715011990199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