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資料
   
查看手機網站
其他賬號登錄: 注冊 登錄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走進康復系列之:中醫治未病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1-04-28 14:45

走進康復系列之:中醫治未病

作者:惠文仙   審核:吳振宇

“上醫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黃帝內經》說:“上醫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

中醫“治未病”理論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三大主題。

一、未病先防,治在未發病之先。

即是說在沒有患病的時候,要積極預防疾病的發生。

中醫以“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論述強調重視體質的內在因素,一方面提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和“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之道。另一方面要求人們“順應天時,天人合一”,積極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減少它對人體的侵害,就可保證不發病或雖病亦不重。未病先防正是與現代“預防為主”的新醫學模式相吻合。它包含著調養精神、體格鍛煉、合理飲食、適時養生、科學用藥等豐富內容。

二、既病防變,治在發病之初。

即是說在罹患疾病以后,要采取措施預防疾病進展加重。

疾病的轉變是由表入里,由輕變重,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因此,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必須掌握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轉變途徑,做到早診斷,有效治療,治在疾病發作加重之先。

三、除邪務盡,病愈防復。

所謂“愈后防復”,就是指在病愈或病情穩定之后,要注意預防復發。

一般病人初愈后,大多虛弱,這就要求在康復醫療中,做到除邪務盡。針對患者氣血衰少,津液虧虛,脾腎不足,血瘀痰阻等病理特點,采取綜合措施,促使臟腑組織功能盡快恢復正常,達到邪盡病愈,病不復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