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資料
   
查看手機網站
其他賬號登錄: 注冊 登錄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膏方進補有講究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3-12-27 07:07

膏方進補也要辨證辨病


我國江南地區,每到冬季,百姓常有的習慣,此習俗歷史久遠,至今不衰。


對證下藥、“量身定做”膏方


膏方,又稱煎膏、膏滋。它是古老的方藥丸、散、膏、丹劑型之一,又分為內服和外用兩種。外用膏劑,即今骨傷科、外科常用的軟膏及硬膏藥,常用于外科瘡瘍疾患或風寒痹痛等疾病,其效甚佳,可直達病所。內服膏劑,是將飲片再三煎熬,去渣濃縮,加冰糖或蜂蜜等輔料收膏,可長期服用。滋補藥多采用膏劑,有滋補強身、抗衰延年、防病祛病的作用。它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以辨證論治為基礎,根據病人的體質和病情等綜合情況精心組方。全部制作過程必須嚴格經過浸泡、煎煮、濃縮、收膏、存放等工序。因此,膏方可以適 合不同體質、不同疾病、不同年齡人群服用。其特點是因人處方、“量身定做”、對證下藥。與湯劑相比,對疾病和體征的涵蓋面更大,能更好地保持藥物性能,保 存時間長,服用方便。


膏滋藥有兩個主要作用,一為滋養臟腑之本以補虛,也就是滋補類,二為調和臟腑氣機以祛邪,也就是治病類。因此對虛證人群來說,用膏滋藥有治未病的作 用。通過辨證論治投以膏方可以改善不適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有明顯的療效和極大的優勢。膏方不僅僅是滋補,更不是單純補益藥物的疊加,它實際是人體功能的整體調節,是因人而異的方藥配伍和特殊加工的過程。


膏方進補也要辨證辨病


發揮膏方扶正培本的抗癌作用


中醫學認為,腫瘤的形成、生長及發展過程是機體正邪斗爭、彼此消長的過程。腫瘤的形成是由于正氣虛衰,機體失衡,客邪留滯而引起的一系列嚴重病變反 應。西醫采用手術切除或放、化療等治療手段,雖能消除局部癌癥病灶,或使瘤體縮小,但很多人并未從中獲益,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損傷了正常細胞,并產生 一系列毒副反應。因此,扶持正氣、培補本元、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是腫瘤患者膏方調治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扶正培本方法有:


健脾益氣法:是治療腫瘤患者以氣虛為主要表現的基本方法。主要適用于脾胃氣虛證,如腫瘤術后、化療后脾胃功能損害及中晚期癌癥患者,表現為食欲減退、胃脹、乏力、便溏、惡心且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弱等。臨床上常用方劑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等加減。


養陰生津法:是治療腫瘤患者陰虛內熱、或放、化療后以陰津耗傷為主要表現的基本方法。臨床表現有潮熱、口干、煩熱、頭昏、耳鳴、便秘且舌紅無苔等癥。常用方劑如沙參麥冬湯、生麥散等加減。


滋陰補血法:是治療腫瘤患者以血虛為主要表現的基本方法。表現為面色無華、心悸、失眠、手足發麻且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等。臨床上常用方劑如四物湯、十全大補湯、八珍湯、當歸補血湯等加減。


溫補脾腎法:是治療腫瘤患者以脾腎陽氣不足為主要表現的基本方法。如中、晚期癌癥,或放、化療之后,或老年患者出現肢冷、乏力、腰痛、尿頻且舌淡質胖、苔薄白、脈沉細等。臨床上常用右歸飲、腎氣丸、附桂理中湯等加減。


總之,膏方是醫生正確運用中醫基礎理論,為各人量身定制的兼顧補養與治療、高效與簡便的中藥制劑。膏方配伍因人制宜,注重整體,全面考慮體內氣血陰陽的變化,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特色。


文章分類: 健康園地健康園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