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儀:危重癥患者的救命神器落戶(重癥醫學科)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1-01-30 09:16 竹溪縣迎來首臺心肺復蘇儀,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救治成功 胸外按壓的質量是提高心肺復蘇成功率的關健,《心肺復蘇指南》強調用力按壓、快速按壓、使胸部充分回彈和盡量減少中斷按壓的時間是心肺復蘇的核心。在國際論壇上,有專家明確指出,恒定高質量的胸外按壓不可能由人工完成;機械裝置輔助的胸外按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 美國心臟學會依據心肺復蘇指南標準設計了機械心肺復蘇設備“薩勃”,其巧妙而嚴謹的設計使心臟按壓與機械通氣同步,準確有效進行。極大地提高了心肺復蘇的成功率,且操作方便、快捷,使單人現場急救成為現實。 傳統CPR是采用胸外按壓的方式,以心臟擠壓形成暫時人工循環并誘發心臟的自主搏動,以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是針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的一種搶救措施。但長期以來,標準CPR下的患者血流灌注并不理想,有人認為,即使接受正規訓練的CPR手法,也只能提供正常血供的20%~30%,也僅能使頸動脈搏出量保持在6.67~13.3kPa(50~100mmHg),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人工CPR操作者容易疲勞,需要2名以上操作者合作,期間不可避免地中斷按壓降低了復蘇效果,而且容易受操作熟練程度等人為因素的影響,也使標準CPR的有效性受到影響;另外,胸外按壓時還需配合人工呼吸,而常規的呼吸機控制呼吸模式很難與胸外按壓協調一致。經過臨床實踐、研究表明,心肺復蘇機比人工徒手操作具有獨特的優越性。 與標準CPR相比,心肺復蘇機具有以下優點: (1)胸外按壓頻率、按壓幅度均等,按壓幅度可調,真正達到有效按壓。 (2)按壓與放松時間相等,心臟收縮期與舒張期之比可達到50∶50。 (3)按壓方向與胸骨垂直,位置固定。 (4)通氣與按壓協調,每按壓5次后有1.25秒的換氣延遲,使心臟按壓和換氣自動最佳配合,而且有利于CO2的排出,無低氧和高碳酸血癥,避免呼吸性酸中毒。 (5)進行心電監測、心電圖、電除顫等操作時不用停止按壓。 (6)不易疲勞,可連續不間斷的進行CPR,節省人力。還有報道使用心肺復蘇機進行CPR發生肋骨損傷和氣壓傷的機率少。 重癥醫學科作為搶救急危重癥的場所,幾乎每天都面臨著呼吸心跳驟停患者,因此我科引進進口心肺復蘇機——薩勃,是竹溪縣首臺標準化機械心肺復蘇設備,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提升了我院的醫療救治能力。 作者:賀聲濤 審核:杜 博 2021年01月29日 專家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