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要檢測項目有: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國際單位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D-二聚體(D-D)、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抗凝血酶III(AT3)共八項。其意義是:所有手術前準備、心血管系統疾病病人服用抗凝藥物療效觀察以及相關科室不同疾病診斷和治療等。 比如,臨床上DIC以出血、栓塞、微循環障礙及微血管病性溶血為突出表現。大多數DIC發生時起病迅速、病情復雜、發展迅猛、預后兇險,如不及時診治,常危及患者生命。 1、D-二聚體和FDP的應用 D-二聚體作為體內高凝狀態和繼發性纖溶亢進的分子標志物之一,是血栓已被溶解的直接證據。FDP世纖溶亢進狀態的敏感指標,無論出現原發性還是繼發性纖溶時均特異性升高。 2、抗凝血酶III的應用 感染癥中,抗凝血酶活性下降的情況有:敗血癥,大面積外傷,伴隨有大面積感染的手術后等病理情況,其下降程度通常與病癥的嚴重程度有關。 FDP和D-二聚體在臨床科室的具體應用 血液科—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無力癥/巨大血小板綜合癥/易栓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心內科—口服抗凝劑監測/肝素康寧和溶栓治療/低分子量肝素治療/溶栓治療 神經內科—血管內皮損傷標志物/易栓癥/抗磷脂血綜合癥 傳染科—肝細胞受損程度檢測/肝病DIC實驗室檢測 腫瘤科—血栓形成指標/腫瘤轉移判斷 婦產科—獲得性抗磷脂血栓綜合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內分泌科—血管內損傷標志物/高凝狀態 呼吸內科—排除肺栓塞/易栓癥 普外科—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傷口不愈合 骨科—骨折/關節置換/手術前后監測 化驗室:王延峰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