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資料
   
查看手機網站
其他賬號登錄: 注冊 登錄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直擊一線]抗疫戰場上的輜重部隊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0-02-27 15:19作者:張曉榮

[直擊一線]抗疫戰場上的輜重部隊,放射科醫生:精準診斷,當好抗疫“偵察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打贏這場阻擊戰,離不開在一線陣地拼搏的醫護人員。可有這樣一群人卻鮮為人知,他們就是“抗疫戰場上的輜重部隊”----放射科,他們堅守在厚重的防輻射門內,默默無聞;他們素來被稱為醫生的“眼睛”,臨床的“路標”,他們是竹溪縣人民醫院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放射科團隊。

2.jpg3.jpg

胸部影像學檢查作為此次肺炎重要的診斷標準之一,放射科成為直接接觸患者的一線科室,列隊疫情防控最前沿。面對疫情,竹溪縣人民醫院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放射科全體醫務人員積極請戰,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不忘初心、踐行使命,詮釋著醫者的堅守與擔當。

1.jpg

劉.jpg

“火眼金睛”筑起疫情篩查第一道網

在疫情面前,竹溪縣人民醫院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放射科在院黨總支和院務會的堅強領導下,在新冠肺炎戰役“司令官”院長鄭翔教授的親自排兵布陣下,選派精干力量,科主任即時傳達、執行“戰時命令”,完善檢查流程,盡最大能力滿足疫情篩查需求。技術組、診斷組24小時在崗,保證患者1小時內能拿到影像膠片及診斷報告。對每位需要篩查的患者,安排專人負責影像圖像瀏覽,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報告醫院發熱門診,同時會同醫院專家組,啟動三級會診,確保報告的準確性。

面對成千上萬的影像圖片,影像醫生們腰酸了、腿麻了、眼睛澀了,仍然堅持,精細閱讀,不放過任何一個影像異常信息,力爭做到精準鑒別、精準診斷。中午和夜班還要面對大量急診患者,沒時間就餐,沒時間就寢,常常是整夜不眠。

為了提高檢查效率和準確率,按照“戰時司令部”統一安排,放射科在科主任劉治兵帶領下,迅速成立了放射科會診隊。專家組由科室中層干部及副主任醫師組成,負責全院新冠肺炎會診,24小時會診。

趙.jpg

權.jpg

面對一種新型病毒感染的肺炎,影像診斷標準、診斷要點以及診斷報告撰寫等,都是放射科需要面臨的新問題。放射科胸部亞專業臨時三人團【黃增超(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副主任醫師)、劉治兵、郭國梅、袁園、劉賢權】,除了完成常規會診外,積極查閱資料,分析院內已經確診的病例,總結了一份冠狀病毒肺部影像識別及報告書寫規范,在全院分享。此舉,在疫情初期病例較少時,明顯提高了診斷效率。

從識別病毒到防護病毒,放射科專家們嚴陣以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努力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疫情爆發初期,防護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只有口罩和帽子防護,一件防護服用酒精消毒后紫外線再消毒反復穿。他們就深入發熱門診跟當班醫生溝通,以最快的速度甄別新冠狀肺炎患者。門診地方不夠,專家組就冒著寒風刺骨,在外向病人家屬了解病情。“并不覺得冷,只想著能盡量快速準確診斷,讓患者盡快得到治療。”專家組成員劉賢權說。

在放射科醫護技的共同努力下,竹溪縣新冠肺炎三個臨時救治區(一個隔離紅區、兩個留觀區)共排查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3890例次,影像篩查與核酸檢測陽性率達到80%以上,為臨床區分診治患者提供了強有力的影像依據。同時,會診中心還為15個鄉鎮醫院審核DR5000余人次,從中篩查出2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團結一心 眾志成城 迎戰疫情

1月21日,農歷二十七,千家萬戶已經在置備年貨迎接新春,放射科工作群里有一條信息格外突出。放射科科主任劉治兵第一時間傳達了醫院指令和部署,呼吁全科人員特別是黨員,為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堅守抗疫一線。

“平時我們是輔助科室,可現在疫情需要的是篩查,我們義無反顧成為了前線。”作為疫情篩查的第一道網,放射科是感染風險最大的科室之一。他們要與疑似患者近距離接觸,檢查人員要實行嚴格的自我防護。嚴峻的形勢面前,劉治兵曾有過一絲擔憂,有幾個不是城關同事已經回家、24小時連軸轉、全副武裝的高壓工作狀態,他擔心人員組織不過來。但很快,這絲擔憂就煙消云散了。

“我在”“我隨叫隨到”“我先來”。周鍇郭國梅楊澳洲梅樂……全科人員積極響應,積極分子帶頭請戰,還有人主動請纓,申請到最艱苦的崗位上去。“現在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對家人的愛是小愛,對社會的愛才是大愛,我們醫護人員是抗擊病毒的最后防線,面對疫情,我只能舍棄小愛,堅守心中的大愛!”放射科技術組組員入黨積極分子周鍇說。抗疫期間,組織、協調、調度,哪里情況緊急,哪里就能看到這個一米八零,九零后小帥哥的身影。

身處南山里的成員,天寶鄉的周偉提前結束假期,也即刻動身返程,因封城封村封路,在道路封閉交通不暢的情況下,他只好徒步行走,他一路求助,一路輾轉,在途中遇到轉運病人的鄉鎮衛生院120才得搭上“便車”。終于在臘月二十九(1月23日)回到工作崗位上。

有人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有人取消旅游,有人從千里之外的家鄉趕來……大家從不同的起點出發,共同奔向同一個目的地——疫情防控第一線。

勇往直前不讓發熱病人多等一分鐘

疫情出現伊始,放射科在醫院的新冠肺炎戰役“司令官”院長鄭翔統一部署下迅速行動。為減少交叉感染,科室制訂完善了發熱患者影像檢查流程,將CT檢查室,作為獨立單元,開通專門通道,嚴格執行,三區兩通道,專門為發熱患者進行影像檢查。

“這樣一來,整個檢查流程就成為了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減少了發熱患者在院內其他地方走動和滯留的時間,為防止交叉感染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劉治兵介紹。

“請當班的同志趕快來我這里領今天的防護用品”。每天早上八點及下午兩點,聽到工作群傳來郭國梅主治醫師熟悉的聲音,當班的同志就像吃了定心丸。

CT室工作人員需要在厚厚的防護服下,直接面對發熱患者,為每位檢查者登記,然后擺體位,進行掃描檢查;送走患者后,還要投入到消殺工作中,防止交叉感染。防護服不透氣,一整套流程下來,他們往往滿身是汗,對生理和心理都是考驗。

隨著發熱病人持續增加,工作強度越來越大。篩查峰值出現在臘月二十九。當晚9時40分,放射科工作群里閃出一則緊急通知:“夜班需要支援,有沒有同事能馬上趕過來?”

這時,還有50多名未檢查,50余名排隊未登記的患者。

“我離得近”“我二十分鐘可以趕到”“我也可以過來”……很快,郭國梅胡濤、梅樂、周4位并沒有被安排在夜班一線值守的醫師技師趕到了科室。大家挑燈夜戰,午夜12時,大家完成艱巨任務,為所有發熱患者完善了CT檢查,才終于松了口氣。

以黑白圖片為疾病的偵察手段,用專業技術構筑安全防線。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正因為有這么一群執著的醫者,我們才有信心能等到陰霾散去、春暖花開。

輜重部隊隊員合影

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