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美篇淚點多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0-02-10 15:20作者:劉歡 (曉編朋友圈轉載美篇)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隨著元宵節的到來,2020年的年味兒已經過去了,轉眼間我已經15天沒有回家,沒有見到家人,因為這場疫情,可能很多人被阻隔在家,與家人團圓,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被阻隔在外,無法和家人團聚,然而在這樣特殊的時期,有一碗米酒湯圓應個節,也算是一種享受。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原有的祥和寧靜。這是我們在中峰病區,透過玻璃拍下的中峰元宵夜美好瞬間,在這萬家燈火亮起時,還有著千千萬萬的醫護人員,不分晝夜的堅守在一線,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建了無數百姓生命的防控墻
當得知消息我們要轉移陣地,下班了不能回家,我跟很多姑娘一樣,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家人朋友最是放心不下,一天要打來很多電話關心工作和生活,當聽到很簡短的五個字“保護好自己”的時候,體內有著一股強烈的暖流沖擊著我的肺腑。平時很堅強的我,背后也偷偷流了很多淚水。在院領導的安排下,我們感染科全體醫務人員臨危受命,整理行囊,輕裝上陣,踏上了一線的陣地,在胡兆雄院長、護理部程艷梅主任的帶領下,從下午四點多開始成功轉移14名患者,29名醫務人員,必備的物資及藥品,中峰新冠臨時醫療隊從一月二十九號正式組建,醫患全部到達,天色已晚,因為在1樓到3樓和4樓之間不停的跑動,渾身出汗,衣服里面熱氣呼呼,隔著隔離衣我感受到了外面寒氣凝重。真正的戰爭來了,這是一個無硝煙的戰場。
他,竹溪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卜照清主任,滿頭白發,花甲之年,從抗擊疫情號角吹響的那天起,從縣人民醫院轉戰到中峰臨時醫療點,從下發并組織學習第一份新冠文件至今,他一刻沒有停歇,拖著疲倦的身體,縱然有些感冒,也是扛著,像朱偉偉醫師一樣白天醫治患者,晚上醫治自己,毅然堅守在疫情洶涌的一線,心懷著一顆醫者仁心,勇敢的擔當起救治每一位患者的使命。白發善舉惹人愛,我待明日百花開!
所謂的白衣天使,脫了衣服只不過是一群可愛的孩子,他們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最近網絡很流行的一段話,一點都不假,我們醫療隊中最小的剛剛22歲,他們甚至連自己的生活起居都做不周到,在疫情來臨之際他們沒有退縮,不僅要保護好自己,還要擔負治療特殊患者的任務,生命所系,性命相托,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同事負責,對每一位患者負責!看他們全副武裝自己,信心滿滿,穿上這身“百毒不侵”、“刀槍不入”,的盔甲,也給自己吃了一顆定心丸,馬上就要步入戰斗!
出于我們的全身裝備,加上在病區不停的轉動,常常汗水順著脖子往下流,衣服里面熱氣往出冒,弄的護目鏡上全部都是霧水,眼前一片模糊,根本看不清外面,帶上雙層外科手套,顯得格外笨拙,這給我們護理操作帶來了很大難度,要想進行更精細的靜脈采血和小兒頭皮輸液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我們護理人員嘗試各種辦法,用汽車除霧噴劑、洗潔精、洗手液、快速手消等多種辦法,最后決定帶護目鏡之前涂上洗手液,可以緩解我們工作很多壓力,也使得我們病區住進來的兩個月,九個月,一歲左右的小孩頭皮穿刺技術都很順利,也減少了患者痛苦。
她,是竹溪縣人民醫院感染科一名護士,是一名小小的共產黨員,置身在感染科上班五年的時間,面對突然襲來的疫情,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沒有說一個不字,勇敢的走上了一線,當竹溪縣得到了第一批試劑盒時,在檢驗科顏宏華主任的指導下,她主動為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留觀患者王某進行了采樣,當疾病控制中心來科室大動作消殺的時候,她流出了既感動又害怕的淚水,她個人覺得只要能盡早檢查確診,就有希望救治活命。當竹溪首例患者王某被確診又治愈出院的時候,她感受到了竹溪縣人民醫院所有奮斗在一線的醫務人員無比高尚的榮譽,無論疫情多么洶涌,永遠也不會忘記我一名醫務人員,我是一名中共黨員!
他們不僅要擔負患者的病情治療,還要負責分發中藥,一日三次,到了下午中藥涼了,為了減少患者的不適,我們提前燒好開水,把中藥放在大桶里熱了再分發給患者。除此之外還要保障患者的一日三餐,負責燒開水、打開水,日常洗涑等等,真是“兩不愁,三保障”面面到位。
中峰留觀病區三層樓,40個隔離病房每日空氣消毒,所有物表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區地面含氯消毒液噴噴灑后再濕拖,每拖完一個病區,上氣不接下氣,用力吸氣和出氣,有時候送檢,一天二十多個病人,上有八十多歲的老人,下有兩個月大的嬰兒,為了節省時間,一口氣上五樓,喘不過氣來,甚至有一種瀕死感,每一個班次下來,工作服都濕透了。
每日病房清潔消毒,除了特殊疾病醫療廢物之外,還有留觀患者每日的生活垃圾,我們都收拾完畢,集中放在污染通道區,用含氯消毒液噴灑,再送暫存間,每天嚴格交接,多的時候一天能運下樓170多斤。
脫下繁瑣的裝備,頓時感覺渾身輕松,那一條條勒痕,鼻梁上一塊塊紅瘀斑,就是對隔離區工作最好的詮釋! 來到中峰,我們開啟了集體式的生活,吃上了窗口檔式飯菜,睡上了浪浪鋪,猶如回到了學生時代,下班休息,回到宿舍,三三兩兩葛優躺,七嘴八舌話天地,什么工作的疲倦,疫情的困擾,早已飛到了九霄云外!
無論走到哪里,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我們的戰場,無論再忙,疫情再洶涌,護理安全、病人的安危仍然放在首位。她在疫情出現的第一天開始,同我科室工作人員同吃同住,她是感染科護士長管玲,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上有兩位老人,下有兩個孩子,大的十一歲,小的還不到三歲,老公也是我院一名外科醫生,身在一線她,家里所有的膽子落給了兩位老人,她肩負起了重任。一天忙碌的工作下來,已經很晚了,大家都很疲憊,然而她一刻也不放松警惕,召集大家開簡短的會議,對我們工作查漏補缺,要求大家時刻警記工作流程,敬畏每一個生命!護理部干事魯婷,忍痛割愛,留下了家中剛剛一歲的寶寶,身赴一線,來協調我們的工作,她用紙筆隨手記下了大家工作中的不足和需求,列出了我們所需物資清單,為我們一線工作提供了牢而可靠的保障!
十堰市委書記張維國、攜縣委書記余世明、衛計局局長明煒、院長鄭翔等一同前來我們中峰留觀病區,慰問我們一線醫務工作者,查看了我們物資儲備、應急救治、醫務人員防護等情況。市委書記張維國講到,我們要同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領導的鼓舞,讓我們更有信心參與戰斗,相信勝利就在不遠的明天!
當我們收到劉琦院長親切的問候和關心的話語,收到護理部程主任給我們送來溫暖的棉襖,收到同事凌文文姐姐給我們送來的五味零食,我們心里真是倍感溫暖,此時此刻我心里放下了領導和職工之間的結締,多想上前擁抱,甚至挽個胳膊也好,我們并沒有,因為我們身在區域的特殊……我們享受著祖國給我們的和平時代,享受著黨給我們的幸福生活,享受著社會各界人士給我們的支援,真是雪中送炭,所以在這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我們更要懂得感恩!
胡院長和段主任是我們中峰留觀病區的負責聯絡人,他們每天都會來病區摸排工作,了解病區病人需求、患者詳細信息、病人轉歸、疑難患者討論、各類標本采集與送檢等繁忙的工作,每天電話不斷,還要面對少數患者的投訴,在留觀患者面前,我們成為他們的出氣筒,聽著他們的指責和謾罵,諸多的怨言,我的確也很生氣,因為我也是常人,也是血肉之軀,但更多的是,我知道我們肩上的責任,我們要把委屈放在心里,把眼淚流在人后,我們依然要用微笑和柔情為他們治療,因為我是一名護士,是一名共產黨員,國難當頭,我們也有責任和義務,雖受盡委屈,百般艱辛,我也絕不退縮! |